發表時間:2018-08-21 09:42 瀏覽次數:866
大數據、云、物聯網、人工智能,當這些詞語變得耳熟能詳時,我們已經成了這個新技術時代的見證者。智能音箱、無人駕駛、智能調度、無人機快遞……在我們悄然不覺間,十年前只能出現在電影里的場景已經一一實現。
在新技術領域里,巨頭紛紛入局,利用新技術研發、迭代,進一步獲得競爭優勢。小公司也不甘落后,爭先恐后加入這場硝煙四起的爭奪戰,試圖利用自身優勢實現絕地反擊。
新技術對企業轉型的沖擊已經迫在眉睫,先行者一騎絕塵、搶先攻克市場,后來者不甘落后、虎視眈眈。當前,IoT、大數據、人工智能已成為產業升級三件套,每一個企業在使用“三件套”標準工具時,都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在鋅財經2018“新產業經濟”峰會的新技術沙龍上,主持人銀杏谷資本創始人陳向明,向利爾達董事長陳賢興、Rokid副總裁周軍、涂鴉智能副總裁那競丹和點我達聯合創始人堵成杰四位嘉賓發起提問,以“企業轉型第一步,萬物必須互聯網”為主題,分享新技術對萬物互聯時代的融合、推動和顛覆作用。
▌主持人銀杏谷資本創始人 陳向明:
我認為,現在產業變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是,關鍵詞從互聯網慢慢移到物聯網。物聯網在我看來是一個更深更廣的機會,一是因為物與物的連接比人與人的連接點更多,這是一個數量級的增長;二是物聯網的連接點從簡單的商業開始介入到產業的生產和供應鏈的全過程。今天,我們來談談物聯網跟產業升級的關系。
涂鴉做智能網絡平臺,點我達做即時物流,利爾達做物聯網解決方案,Rokid進軍AI芯片,涉及領域包括IoT、大數據、人工智能,大家分別有什么樣的獨特思路,使得各位在各自領域給出了目前的答案?
此外,企業的發展過程都會經歷技術驅動跟商業模式的驅動,在各位嘉賓所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技術驅動在各自商業模式革命性的變革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Rokid副總裁 周軍:
Rokid持續關注人工智能時代交互技術的發展。我們的語音方案,完整運行在自研芯片KAMINO 18。除了語音交互,現在還在開發視覺方面的技術。
至于技術驅動,我們關心芯片技術的發展,芯片的制程從幾年前的28nm到現在的10nm。芯片技術的迭代更新能讓我們將產品的功耗做得更低,性能做得更強。
在算法方面我們也繼續加大投入,不僅語音處理,也關注語音與視覺、虛擬與現實融合的算法研究,希望做出更好的產品。
▌利爾達董事長 陳賢興:
物聯網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其用戶端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因此物與物的節點比人與人的節點數量高了N倍,所面向的市場也非常龐大。在這個龐大的市場里,每家公司都必須有自己的資源。利爾達的獨特資源是累計數年、遍布全國的電子行業客戶,只不過原來賣芯片,現在做方案。
物聯網這個行業機會很多,哪怕做好一個應用,就能有十億以上的業績,一條線就有百億的市場。但我們不做深入,只專注于方案。
2009年,利爾達還在賣芯片,當時面臨著轉型,有兩個選擇:一是賣掉公司,二是咬牙做研發。雖然做貿易更簡單、更賺錢,但是為了企業的未來和國家的發展,必須不斷投入研發。
信息產業硬件方面更新換代太快,每一天都有新的技術誕生,沒有研發就沒有創新。對于我們來說,是不斷的技術投入和自己的知識產權,造就了今天的利爾達。我一直認為,沒有技術創新,公司就沒有價值。
▌涂鴉智能副總裁 那競丹:
如果要說獨特的思路,應該是我們團隊用互聯網思維去做標準化和規模化。
我們的創始團隊基本都來自阿里云的初始團隊,當時云計算是用互聯網思維來做的產品,而現在做AI和IoT我們都沿用了這種思維。互聯網思維對我們來說,第一個是要實現標準化,有了標準化以后迅速有規模。
涂鴉智能能夠做到今天這個規模也得益于我們最初的想法:把所有產品和服務在底層服務階段做到標準化,從而發展到可以支持各行各業的各個領域,并能快速支持到每一個角色的應用層面。OEM、ODM廠商、智能產品品牌商、貿易商、渠道商,以及外部的電商平臺、分銷渠道等各種角色都能在涂鴉平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產生關系。
談到技術對傳統商業模式的變化,我覺得涂鴉智能的優勢在于,能夠把外人看起來特別煩瑣的大規模產品技術能力,通過重新的架構和創新去解決規模化的難題。
另外,用底層數據打通和應用層適配的方式,對不同品牌的智能產品進行數據、協議和標準的對接和聯動,實現全屋智能。
▌點我達聯合創始人堵成杰:
在技術物流領域最早實現智能調度,將AI大數據應用到物流各個場景中,這完成了點我達的技術壁壘。
在技術創新層面,AI大數據在點我達的應用場景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智能派單。我們每天會使用海量的數據來對派單模型不斷優化,在保證整個商家用戶體驗的基礎之上,不斷提升 訂單合理性和物流效率,使得運力成本達到最優。
●二是無分區系統。傳統物流公司受限于區域劃分和運力成本,無分區系統可以讓派送員不被區域限制,上一個訂單的終點即是下一個訂單的起點,可以 最大化地使用運力,降低運力在區域范圍和回程之間的消耗。
●三是壓力平衡體系。在每天的運營過程中,我們會實時計算配送員和商家的訂單壓力情況,并應用到調度派單決策、動態調價以及運力引導的系統中。這樣就相當于讓運力的供需兩端達到相對平衡,這也是對整個運營效率提升非常重要的一點